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策略研究(2)

时间:2014-04-26 17:31 点击:
(一)构建无缝隙对接农村课程,加强高素质师资引进 针对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,老教师较多,缺乏新生力量的现状,从国家政策上对于师范大专生就业逐步向农村倾斜,大学多开设与农村基础教育相关的课程

  (一)构建无缝隙对接农村课程,加强高素质师资引进

  针对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师资力量薄弱,老教师较多,缺乏新生力量的现状,从国家政策上对于师范大专生就业逐步向农村倾斜,大学多开设与农村基础教育相关的课程,鼓励在校师范大专生参与农村社会调查活动、农村智力扶贫活动、参与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等,让这些学生深入农村,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,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;另外,政府要加强师范生就业的引领,加强农村地区教师生活补助,对大学生就业后考取研究生给予照顾和优惠,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走进农村,给农村注入鲜活的师资力量。

  (二)组织灵活多样的教科研活动,提高在校教师专业水平

  针对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,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思路还存在模糊认识的现象,需要从多方面着手,提高在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。首先,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,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的设置应面对全体学生,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,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学生主动参与、乐于思考、善于探究的能力,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;其次,搞好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,最近几年的“省级培训、国培计划”初见成效,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理论上给老师一次充电的机会,加强专家对教师课堂的指导,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,与教改成功学校结成互助对子,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。

  (三)完善基础教育改革评价机制,实现教育的朴素回归

  当前,农村基础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,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,忽视了孩子德育及艺术特长的发展。因此,需要我们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。在学校教学中,学校可以尝试实施互评机制及多元化评价机制,将学生的成绩、创新能力、实践精神、道德品质、心理素质、发展方向等均纳入评价范围之内。同时,实施评价的动态管理,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,激发学生努力的动力与方向。通过这一系列评价机制的完善,将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制度压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有效缓解,转变升学就是跳出农村的不良思想观念,促进“朴素”教育的回归及教育意义的实现。

  总之,从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来看,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道路还很艰辛和漫长,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付出与实践。相信随着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农村经济、文化和民生的不断发展,在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,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,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教育保障。

  参考文献:

  [1]韩明军.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改革[J].商场现代化,2010,(08).

  [2]李雪峰.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思考和对策[J].科学咨询,2010,(03).

  [3]田产辉.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[J].新西部,2010,(08).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